不論留學或工作,有來過日本居住的,都會發現日劇故事都已經不合時宜。不是題材單一便是重覆炒作。不時看到整套劇也沒到找一位俊男美女,又沒有演技可觀的演員。不是演技浮誇,就是劇集選錯角色,總之就是一句,沒法讓人再看下去。
記得我小時候看過的一部日劇 ˹阿信的故事˺,內容勵志感人,是一部好電視劇。
但近10年來,日本的電視劇製作,隨著泡沫經濟爆破,很多人變成負債累累,資金投資已大不如前。沒有好創作之餘,只不停的複製有口碑和收視保證的故事。與這幾年經濟起飛的韓國相比,其影藝市場的蓬勃,我覺得現在的日本根本追不上。
究竟在搞什麼鬼?
老闆聘用演員的原則?
在日本,大多的影視老闆在決定與某藝人簽約,一般都只看其外貌,喜歡他便簽。這跟我們認識的影視圈做法有點不同吧? 我們的大多是著重質素, 要先看其演員本身有否氣質或演技等來作決定。
聽說,有一位日本老闆要開一部搞笑電影,但在旗下的藝人其實並沒有一位有這種搞笑天賦的。有某藝人被要求飾演那角色,你是否會好奇地問,沒有搞笑天賦那能演得好嗎? 當然這位藝人的演技最終是未獲讚賞; 而那位演員本身的潛能被扼殺了是多麼的令人慨嘆。但其實在日本,你的長處在工作中得不到發揮,又何只是影視圈內的事情!
演技幼嫩又浮誇?
沒有好的橋段,往往令到藝人因摸不清故事結構而未能做出好的演技。一些驚嚇場面,很多時只見到演員浮誇的表情,但是卻毫無內涵。還記得有一幕, 看後我都呆了; 有位演員要從他的對白中把其他角色的心態全剖白出來,那,其他的演員還有再演下去的需要需要嗎?
影視作品在通過影視局嚴厲審核後才能播放的安排?
日本社會是很抑壓性的,一些節目如探討社會現況或作時事分析的大多沒人會製作;一來是怕引起公眾討論而被叫停,二來就算有製作人敢編寫明知會對社會帶來迴響的題目,其內容多數會被影視局修改而拖慢整個製作。因此,為了順利通過,他們大多只會編寫一些大眾化的或非敏感題材,就這樣平平無奇的又那會再有好作品出爐。
藝能人只是廣告代理商的招財貓?
日本的藝能界不是鬥演技鬥實力的,曾經有一間廣告代理商,為了幫某間化妝品公司特訂一套劇集題材,劇中主角自然便成了他們化妝品的代言人。但在劇集播出以後,其主角都只不停為其化妝品作宣傳。由於廣告代理商一般的權力很大,藝人的行程都受著他們的影響,在沒有選擇權下,只顧出席一些興趣不大的宣傳活動,於是整個藝能界就到了今天萬劫不復的地步了。
美國影視製作費與日本的比較
美國隨便一部影視劇的製作費最便宜都要上100萬美元,如是更好的製作,平均都要最少200萬美元。但在日本,一億日元即約92萬美元一集的總影視劇製作費己經是極限,是可以找天王級藝人來參與演出那種。若收視率沒超過預期數字,那就變成赤字的製作了。在這相比的形勢下,自然就能理解到為什麼日本的影視製作會這麼失色了。
既沒有製作費又不能有特別的題材,當然節目收視率不好,不賣是正常。
文章最初揭載日期為 10.15.2020
要看看其他文章 :